文章來源: e20供水圈層 更新時間:2021-3-26
首次對水廠尾泥提出了明確的處置要求
條例第八條第二款規定:“供水專項規劃應當明確尾泥處置方案。供水行政主管部門會同自然資源和規劃、生態環境等部門統籌推進尾泥的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工作,指導供水企業規范處置尾泥。”
目前蘇州市對自來水廠的尾泥處置均采取外包委托形式,存在不確定因素,處理效果沒有保障。條例對尾泥處置的相關規定,能夠指導供水企業規范處置尾泥,從源頭上把尾泥處置落到實處,有利于生態環境發展。另外,《條例》還在第二十一條對供水企業應當規范處置尾泥的職責進行了強調。
戶外水管防凍保溫由供水企業負責
條例第十四條規定:“居民住宅戶外供水設施應當安裝防凍保溫等安全防護設施,新建居民住宅由建設單位負責,已建居民住宅由供水企業負責。防凍保溫等安全防護設施的維護和更新由供水企業負責?!?/p>
近些年來,寒潮頻頻來襲,致使不少戶外水管爆裂,為保障供水設施在寒冷天氣下的使用安全,條例除規定居民住宅戶外供水設施要安裝防凍保溫等安全防護設施外,還明確了這些設施的維護和更新由供水企業負責,讓居民即使在寒冷天氣中也能夠用水無憂,提升了供水的可靠性。
具體規定二次供水設施的運維和更新
條例第二十五條第二款和第三款規定:“供水企業在接收二次供水設施時,建設單位應當按照二次供水設施運行、維護和管理的指導性收費標準,與供水企業簽訂協議后辦理移交手續。協議期滿后,二次供水設施由供水企業負責運行、維護和更新;二次供水設施運行、維護和更新的具體辦法由市人民政府另行規定?!?/p>
目前,蘇州市新建的居民小區二次供水設施由供水企業統一管理;對已建居民小區的二次供水設施,各市、區逐步實施改造并納入供水企業管理范圍。然而大量的商務辦公樓宇、醫院、賓館等還存在二次供水設施由所有人或者委托物業進行管理的情況。此外,全市二次供水設施簽訂的協議期存在不統一的情況,迫切需要解決到期后費用問題。因此,《條例》第二十五條第二款規定了協議期滿后,二次供水設施由供水企業負責運行、維護和更新,這樣有利于推進全市二次供水設施的專業化、統一化、系統化管理。
鼓勵推行管道直飲水設施建設
條例第十六條規定:“鼓勵學校、圖書館、體育場(館)等公共場所建設管道直飲水設施;引導供水企業、社會資本在住宅區、旅游景區(點)和星級酒店等其他公共場所建設管道直飲水設施;從事管道直飲水供應的企業,應當依法取得衛生許可證?!?/p>
為進一步提升城市旅游、文明形象,提高城市公共服務共享水平,蘇州市已在平江路、山塘街、拙政園、虎丘、蘇州博物館、環古城步道等處,投資建設了公共直飲水平臺,并且將在高鐵新城率先開展區域直飲試點。條例進一步鼓勵了管道直飲水設施建設工作,并劃分重點推進區域,有助于循序推進,同時對直飲企業的資質、水價等事項作出了規定,在激發市場活力的同時規范行業行為。管道直飲水價格實行市場調節價。
明確用戶欠費以及后續流程的相關規定
條例第三十三條規定:“用戶應當按照供用水合同交納水費。供水企業應當提供水費在線查詢和欠費提醒服務,拓寬水費交納渠道,可以通過銀行代扣、在線支付、預存水費等方式收取水費;用戶欠費經催告后在十五日內仍未交納的,供水企業可以依據供用水合同約定并按照國家規定的程序停止供水。供水企業停止供水的,應當提前四十八小時通知用戶;供水企業應當在用戶交清水費和違約金后的二十四小時內恢復供水?!?/p>
條例在要求供水企業拓寬水費繳納渠道的基礎上,從欠費、催告、停水、交清水費與違約金,到恢復用水,這一系列的過程均做了較為具體的規定,可謂既人性化又公平化,能夠更好的規范供需雙方的行為,提高用戶水費繳納率,保障供水行業有序運轉。
避免水費糾紛,明晰各方權責
條例第三十二條規定:“用戶或者供水企業對結算水表計量有異議,提出由計量部門進行檢定的,另一方應當予以配合。送檢期間,供水企業應當提供替換水表;送檢水表經計量部門檢定,符合國家標準的,檢驗和更換費用由提出異議方承擔,不符合國家標準的,由供水企業承擔并負責更換水表。對發生異議前最近一個抄表周期的用水量,由供水企業根據檢定結果計算用水量后追收或者退還水費;插卡式水表、遠傳表的讀數與其機械表不一致的,以機械表讀數為準核定水量并結算水費?!?/p>
條例充分考慮了常見的由計量問題導致的水費糾紛情況,并做出權責劃分,更有利于實際操作,有效避免了用戶與供水企業之間發生不必要的沖突和矛盾,提高相關問題解決效率。
明確投訴反饋時間,提高服務效率
條例第三十四條規定:“供水行政主管部門、衛生健康部門收到用戶投訴水有明顯異味、水色異常的,應當立即通知供水企業處理;供水企業收到部門通知或者用戶投訴后,應當在二小時內到現場核實、處理,結果報送供水行政主管部門、衛生健康部門;對于用戶的其他投訴,供水企業應當在一個工作日內與用戶溝通,進行核查;自受理投訴之日起五個工作日內向用戶作出答復,處理結果每季度報送供水行政主管部門?!?/p>
對于可能是水質原因導致的異味問題,條例規定了較快的響應時間,以保障用戶的用水安全,對于其他類的投訴,條例也對溝通、核查、答復等環節做了具體反饋時間規定,并要求將處理結果每季度報送供水行政主管部門,進一步提高城市供水服務水平和監管力度。